近300处不可移动文物守护宝安记忆}

近300处不可移动文物守护宝安记忆


发布时间:2016-10-27 16:46:35   更新时间:2017-03-30 16:46:46     

标签:
宝博会,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慧通讯与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无人机,服务机器人,智能终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物流与现代服务业

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全市居首,部分文物在省、市具有唯一性
张萍
永兴桥。
 
上川黄氏宗祠。
 
广安当铺。
 
沙井龙津石塔。
 

在刚刚召开的宝安区“两会”上,如何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宝安老百姓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引起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个性的载体。宝安是文物大区,厚植宝安的历史人文优势,对于提升城区文化内涵、打造滨海宝安名片具有重要意义。据悉,未来五年,区文体旅游局将大力实施历史人文资源挖掘提升工程,加强文化遗迹保护开发、修缮27处文物点、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数据库、出台文物保护修缮扶持政策,全方位提升宝安历史人文景观。

宝安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全市居首

作为深港文化之根,宝安历史遗存深厚。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截至2016年1月,宝安区共存不可移动文物29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约占全市三分之一。

据统计,全区6个街道中,沙井街道古建筑数量最多(90处),反映了沙井街道历史上经济比较富庶,传统村落较密集。按始建年代分,清代(含清代)之前有193处,民国时期有47处,1949年至1978年有4处,1978年后有4处。按建筑风格分,传统建筑风格有223座,近代建筑风格有9座,现代建筑有17座。从这一数据看,传统建筑占有比例最高,占文物建筑总数量的89.5%。在传统建筑中,有祠堂、家塾(书室)、庙宇、碉楼、民居、当铺、塔阁、水井等类型,以清代建筑为主体,这主要是由于清代的禁海迁界政策,使明代以前建筑物大多被毁。在所有文物建筑中,属广府民系179座,客家民系28座,广府民系建筑占大多数,与宝安原住民主要为广府民系有关。

多处文物在省、市具有唯一性

宝安的不可移动文物不仅保存数量多,其等级和档次在全市也首屈一指,有多处文物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具有唯一性。

如“铁仔山古墓群遗址”,为全省唯一一处历史延续之长、数量之多,墓葬密集的大型平民墓葬群,发掘汉代至明清墓葬350多座,出土文物500余件,包括东汉“熹平四年”纪年砖、东汉人面纹砖、东晋青釉鸡首壶等一批重要文物,被列入2000年全国20项重大考古发现。西乡“绮云书室”是全市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水平最高的古书室,有“深圳陈家祠”的美誉,并被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全市建筑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水平最高的广府祠堂——曾氏大宗祠,全市仅存的一处纪念晋代孝子黄舒的祠堂——黄氏宗祠,全市最大的古当铺建筑——广安当铺,全市唯一的古石桥——永兴桥,全市仅存的古代塔阁式建筑——文昌阁,全市最高的古塔——凤凰塔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区历史建筑的装饰艺术——包括壁画、雕刻、灰塑等,也具有极高的水准。尤其是壁画,不仅保存数量多,仅福永街道凤凰古村就有近千幅壁画,而且保存质量好,至今仍色彩分明。这些建筑装饰艺术或华丽典雅,或古朴清逸,均显示出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被誉为宝安“原生态的建筑文化博物馆”。

建立全市首支文物保护义工队伍

文物多、人员少,如何破解文物保护管理难题?宝安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积极探索,走好“群众路线”,不断夯实文物基础工作。

区文体旅游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一支由74人组成的文物保护义工队伍,确保了辖区每个有文物所在的社区都有文物义工监管。同时,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级文物保护网络,逐级签订文物保护目标责任书,制定文物巡查制度。今年,该局还精选了与宝安区文物工作联系紧密的35条法律法规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加以表达,同时配以典型案例,编绘出《宝安区文物保护法律知识漫画读本》向市民免费发放,以此增强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市民群众“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提高全社会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全区文物“四有”基础工作得到完善,如公布了15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范围),编制了4处文物保护单位专项保护规划以及《宝安区文物古迹保护总体规划》,安装了292个文物保护标志。文物科研工作也取得一系列突破,包括完成全区240处古建筑基础数据调研和测绘,开展了全区文物产权状况调研,完成铁仔山古墓群遗址和小铲岛文物调查清理,其中小铲岛文物资源的发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外,还出版了《宝安红色史迹》、《深圳市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宝安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第一期等一批研究成果。

未来5年投入4000万元修缮27处文物点

福永凤凰古村古建筑群修缮工程(第一期)顺利完工,百年古村焕然一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绮云书室”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乡王大中丞祠修缮工程顺利完工,恢复了古建筑传统历史风貌;沙井街道怀翠曾公祠、肖丰公家塾等若干未定级文物修缮工程顺利实施,全区文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正在有力推进。

据悉,在大力传承宝安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未来五年,区文体旅游局将大力实施历史人文资源挖掘提升工程,加强文化遗迹保护开发,建立292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数据库,出台文物保护修缮扶持政策,到2020年投入4000万元修缮蔡学元进士第、文天祥纪念馆等27处文物点,全方位提升宝安历史人文景观。加强对宝安作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的资料收集整理,编撰修订《新宝安志》等一批历史文献,继续编撰出版宝安民俗、历史、诗词楹联、村落、学堂、建筑等《宝安历史文化系列丛书》18卷。

与此同时,全区6个街道纷纷将文物重点工程纳入街道发展战略,包括新安街道“孝德园”(广东第五园)建设工程、沙井街道“清平古墟”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福永街道“凤凰古村”二期保护性开发工程、松岗街道蔡学元进士第4处文物古建筑修复工程,石岩街道“浪心古村”古民居工程项目等等,多个文化项目成为“街道发展战略”亮点特色。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化。“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正在散发历史人文的迷人魅力。

 

返回新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