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中德“双元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试水中德“双元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6-11-09 16:50:09   更新时间:2017-03-30 16:50:20     

标签:
宝博会,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慧通讯与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无人机,服务机器人,智能终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物流与现代服务业

胡小娟
太仓市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该中心由首家太仓德国企业成立,采用原汁原味的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
 

职业教育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型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宝安从产业大区转型升级,亟需大量中高级技能人才。记者获悉,宝安正在实施的“工匠计划”,计划引进德国先进的“双元制”职教培训,在宝安职业教育集团开设中德“双元制”合作实验班,筹建中德合作国际化职业学校,以提高我区职业教育水平,为产业名城建设注入人才引擎。

10月下旬,宝安职教考察团赴太仓、苏州的多所职校取经德国“双元制”办学经验,实地走访太仓中等专业学校、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三所学校,求解如何以“双元制”之途,实践政校企合作之果,走出一条具有宝安特色的“双元制”职教之路。通过推动区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技术学校或德国企业的深入合作,共同打造符合“工业4.0”的技术人才。

■解码“双元制”的太仓样本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工业强国德国在几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都能安然度过,这归功于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一大批高素质的技工队伍。而有着“德企之乡”的江苏太仓,其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目前已经聚集230多家德资企业,成为中国聚集德资企业最多的县级市,其秘密武器就是被称为“蓝领工人的黄埔军校”的太仓中专。

1993年,克恩·里伯斯公司成为首家落户太仓的德国企业。初到太仓,车间里的模具出了问题,都得从德国请技工来修。随后陆续有德企来到太仓,为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技工荒”,2001年,太仓市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成立。目前,该培训中心由克恩·里伯斯公司、慕贝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太仓经济开发区以及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共同持有。

应运而生的太仓中专逐渐探索出一条德国“双元制”在中国本土化落地生根之路,实行“政府引领,双元参与,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办学模式。“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成长就是我们认为的‘双元制’的精髓。”太仓中专校长周新源介绍,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育思路,“不是学校招工给企业,而是企业招工后给学校下培训菜单。”在距离学校不远处,就是太仓中小企业园,学生平时骑自行车去园区实习,十分便利。正因为如此,学生同时也是学徒,学校则成为“教学工厂”,由校企双方共建教学课程,而专业技能课程则完全由企业负责。“这意味着企业从招生开始介入,一直到学生毕业为止。”周新源介绍,到目前为止,学校的“双元制”教学共为太仓培养了3000多名技术蓝领,成为太仓对德合作平台的强劲动力。

德企对技术工人的特殊要求,催生了“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在太仓落地,反之也成为这座江南小城对于德企入驻的一大吸引力所在。目前,太仓中专共与德企共同创办了三个培训中心,实现了“老师与工程师同一、实训项目与生产工艺同一、实训设备与加工设备同一”。据介绍,采用“双元制”模式的企业,平均每年在每个学生身上要花3万元。说到“双元制”办学的好处,周新源坦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钱。”他补充说,而从长远来看,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学习到了“双元制”办学经验,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有着先进职教理念的优秀教师。

老师的思维有哪些创新?从他们的教学方式上可见一斑。太仓中专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采取老师坐堂、学生走课的形式。尤为难得的是,一个教学班最多不超过20人。60多岁的德国退休专家贝克是太仓中专的一名外教,因为他所教授的都是“真枪实弹”实操知识,这使得他成为校园里的明星教师。比如,钳工教学安排了180个工位,小班上课的上课效果明显好于大班课,为此,为了追求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宁愿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增加课时量。”

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意味着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也就是说,学生角色是双元的,既是学生,也是学徒,这意味着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也是双元的,既由学校承担,也由企业承担,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等学生毕业后,再由企业‘再加工’是行不通的。”正是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是内在动力,于是校企之间形成相依相存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周新源看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而“双元制”则是实现校企合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双元制”即将开启宝安模式

数量庞大、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技术工人队伍为德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工业强国德国为宝安提供了模板和创新思路。作为产业大区和工业强区的宝安如何对标德国,学习“双元制”职业教育是途径之一。记者获悉,宝安正强力推进中德(宝安)职业教育学院、双元制职业学校创办工作,现已与市物流协会和德国职业教育联合会签署中德(宝安)职业教育学院合作项目,共同建设中德(宝安)职业教育学院。

根据宝安区政府工作报告,宝安区将实施“工匠计划”,2017年开设中德“双元制”合作实验班,筹建中德合作国际化职业学校。目标是五年内建设50家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实训基地,培养1万名以上中高级技术工人。

宝安区即将试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谈到江苏职教考察的收获,宝安区教育局职业成人教育科科长王峰岚认为,江苏校企之间共同合作培养蓝领工人,形成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值得学习和借鉴。“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以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另一方面,苏州的德资企业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方面有长远的打算,而不是只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把人才的培养当作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德国,‘双元制’不仅仅是教育层面的问题,政府也会从整体上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第一职业学校商务部主任陈伟明告诉记者,在“双元制”试点中,政府先定好位搭建好平台,找到有中德背景的企业成为“双元制”的合作主体,在政校企三方之间找到黄金结合点后,学校与企业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共同发力。

9月12日,宝安区政府签署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与德国青年、社会和教育国际联盟、TINC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德国青年、社会和教育国际联盟(IB)和TINC国际有限责任公司(TINC国际)、欧洲采购商委员会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加强双方在智能制造产业、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第二职业学校已与IB、TINC签订合作办学意向书。“现代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离不开职业教育作为人才的一种强大支持。”该校校长汪大木认为,“双元制”既能提升职校的课程设置、设备设施、师资等,其输出的技能人才也可助推企业的工业升级。他表示,取经后将结合学校的实际及宝安经济情况,拟定下一步如何通过开展中德“双元制”试点实验,为当地经济的升级和转型,发挥职业教育更重要的作用。

记者获悉,宝安正强力推进中德(宝安)职业教育学院、双元制职业学校创办工作。现已与市物流协会和德国职业教育联合会签署中德(宝安)职业教育学院合作项目,共同建设中德(宝安)职业教育学院,同时引进德国富优教育集团人才团队参与双元制职业学校创办工作。

如何打造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宝安样本?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本思路是利用德国特有的职业教育双元制体系,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与宝安职业教育集团深度合作,以开设“中德双元制实验班”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突破口。

下一步,宝安将商议与德国职业教育的深度合作;推动“中德双元制实验班”等项目实施,探索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新模式;还将实地考察、择优选取德国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双方合作缔结姊妹学校可行性,促进相关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力争长期开展教育交流与互动。此举意味着,未来宝安将诞生一个符合国际标准、满足各行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基地。

 

 

返回新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