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高新产业发展跨越新高度}

宝安:高新产业发展跨越新高度


发布时间:2016-04-26 11:25:24   更新时间:2017-03-31 11:37:48     

标签:
宝博会,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慧通讯与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无人机,服务机器人,智能终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物流与现代服务业

宝安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已成为宝安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符号,更是高端人才实现创业梦想的重要基地。
 
创新科普形式,让市民零距离感受科技生活。图为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寄养宝贝”们到宝安科技馆享受“科普大餐”。
 

深圳商报记者 赵川 邓红丽 文/图

传统产业强区,正大踏步向高新产业聚集区转型迈进;换笼换鸟、更新升级、扶优汰劣、大手笔奖掖科技人才……宝安,正以令人目不暇接的创新举措,引领高新产业发展不断跨越新高度。

又逢高交盛会,又是一年硕果盈枝。昨日,记者从宝安区科技创新局获悉,最新统计显示,2013年1~9月,新宝安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81亿元,同比增长11.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12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区专利申请量9910件,同比增长18%,发明专利申请量1449件,同比增长11%;授权专利总量7994件,同比增长27%,发明专利授权量570件,同比增长31%。

一系列抢眼的统计数据表明,经过不断创新探索,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宝安区高新产业发展,保持了高位增长态势,成就令八方瞩目。

引导源头创新

高端创新团队纷至沓来

今年以来,宝安区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沟通联系,引进了多个高端科研创新团队。包括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机构、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人体组织再生生物制造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团队”、深圳市创新科研团队“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防治新技术创新团队”等。目前,这些机构和团队均落户桃花源科技创新园以及其分园。

扶持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推荐上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9个、市级科技项目250个;分4批发动企业申报区科技计划项目,共受理科技项目1809项,其中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411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1项。同时,完成社会公益课题等科技项目验收192项。目前,已完成全部科技项目的专家评审、项目核查工作。

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相关人员收集高校和科研院所最新的科技成果,在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网站上发布,进而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推动领亚电子公司等37家区内企业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6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

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已组建“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正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筹建工作。

培育创新主体

新增国家级高新企业230家

近年来,宝安区不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站”的作用,辅导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以来,宝安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0家,目前总数达613家,其中5家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鼓励扶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孵化企业增加836家。支持创新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动员和组织企业参加大连软交会、青岛电子展等科技展会和交易会。积极筹备并组团参加第十五届高交会,为高新企业提供“走出去”的高端平台。

完善创新服务

各类创新平台已达66个

宝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大力支持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任务,已支持企业建设9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包括1家省级工程中心,4家市级工程实验室,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发动企业申报区级创新平台项目,目前已安排立项资助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4项,广东省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平台项目5项。同时,帮助清华新能源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磷酸铁锂和石墨烯两个中试项目的工作,帮助武汉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平台建设。

进一步发挥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检测平台的作用。宝安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二期)分政务服务和平台服务两部分正式上线试运行。今年以来,宝安公共检测平台已经发放检测代用券95万元,并在积极寻求搭建更多的检测平台服务宝安企业。

截至10月底,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总浏览量达170.64万次,科技文献检索总量达24.97万次,科技文献下载总量达10.05万篇。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创新平台66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市级26个,区级33个。

加快载体建设

14个科技创新园布局全区

“载体优先”是宝安区响亮提出的一个崭新概念,该区不断加快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地。

通过考察和开展前期调研,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形成了一套关于推进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工作方案,并已提请宝安区政府正式印发该方案。并组织开展“1+6”文件宣讲,将《宝安区创新型产业用房调研结果分析报告》上报市主管部门。目前,正在按全市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推进相关工作,以此强力推动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

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研究制定了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分园(科技孵化器)认定标准,加强了创新园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今年以来,新增桃花源科技创新园石岩分园、沙井分园、奋达西乡、华丰西乡华源4个科技创新园,实现了“一街道一创新园”全覆盖。目前,西乡街道和规土部门正在推进桃花源三期的征地工作。

据悉,宝安区现已有14个科技创新园,孵化用房总面积达到112.21万平方米。园区入驻企业由2012年的261家增加到目前的1097家,其中认定的新增科技企业302家。

宝安区精心筹备、精选企业参加第十五届高交会

展区面积最大技术含金量国内外一流

深圳商报记者 赵川 邓红丽

记者从宝安区科技创新局采访获悉,此次宝安区参展第十五届高交会,宝安展团精心筹备,精选了一批成长性好,技术领先的优质高科技企业参展,从总体看,将呈现六大亮点:

——宝安展区面积为深圳市各区之首。展区面积达253.5平方米,由宝安区政府组团参展的企业有24家。宝安展区设计布展落实了“先驱引领、替代优先、创新优先、载体优先、环境优先”的战略要求,展现“开放、创新、绿色低碳”理念。

——参展技术和成果的科技含量高。其中,3件高科技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5件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其他展示产品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集群展示园区载体。在宝安展区,还集群展示桃花源科技创新园主园和高新奇、旭生、福永、石岩湖等11个分园及西乡华源、奋达西乡2个创新园共14个科技创新园,突出了创新载体的展示。宝安区科技创新园总占地面积约92.6万平方米,科技孵化总面积约112.2万平方米,园区入驻科技企业有1097家、其中认定后新增科技企业302家。

——精选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4家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集中展示。其中新型电子信息类7家、高端数字装备3家、LED类3家、新能源3家、新材料2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2家、节能环保2家、检测服务2家。

——将从事LED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集群展示。此举彰显了宝安区LED产业的显著优势,如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首批挂牌的深圳市当然电子有限公司展出的创新产品多功能LED环保节能灯、深圳市晶台光电有限公司展出的第三代COB发光技术,该技术较普通COB(板上芯片封装)光效可提升30%。

——集中展示创新环境、成果及蓝图。借助高交会平台,还充分展示宝安区近年来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成果及“十二五”发展宏伟蓝图等。

政策领航,驱动宝安自主创新能力跃升

深圳商报记者 赵川 邓红丽

通讯员 王岽

今年是宝安区的“质量提升年”和“基层基础年”。宝安区科技创新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创新载体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创新团队引进、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创新服务手段,制定工作落实责任分工制,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工作,积极打造深圳西部技术创新高地,有效地促进了全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双年”工作以及 “两区一中心”发展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完善服务体系,让多项鼓励政策“落地”

作为政府服务部门,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结合具体实际,在2013年上半年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规划与政策。包括完成促转型“1+5”文件中关于自主创新政策措施的操作规程。同时,参与起草宝安区激励人才来宝安创业发展的“凤凰工程1+6”文件及其实施细则,并制订了2013年科技人才工作计划。参与起草《宝安综合规划(2013~2020)》。

组织开展了宝安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完成了《宝安区科技创新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课题;研究起草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园的扶持措施,制定实施了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分园(科技孵化器)设立标准;研究起草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扶持措施。

提升服务水准,助力企业申报科技奖励

今年年初,通过对辖内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向市科创委推荐了区内企业拟申报的250项市科技项目。充分利用市区联动机制,积极与市科创委沟通,推进市、区共建科技创新园等多项工作。

充分发挥信息联络员的作用,开展每月动态信息报送,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组织实施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情况分析评估;以社区联络员网络为支撑,开展社区工业园区信息采集走访调研。

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积极发动辖区企业申报科学技术奖励,年内已受理各类奖项156项。并邀请了50位行业专家组成10个专家评审组,对初审项目进行了书面评审、现场答辩,现已确定拟奖励建议名单,交由宝安区政府审定。同时,该局正积极筹备宝安区科技创新大会。

与此同时,该局还贯彻落实全市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宝安区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宝安区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工作联席会议。目前,全区9家责任单位都已完成改造项目节能服务公司的招标工作。

转变服务模式,为科技企业“保驾护航”

加强基层调研服务,利用处级干部包点社区、科技企业座谈会、科技项目考察、“两新”组织结对座谈等活动机会,深入走访社区、企业,解决基层创新发展的问题。全方位宣讲科技政策,先后派发“1+5”政策文件汇编5000册。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向企业相关负责人先后发送科技项目申报信息短信6236条次。

整合创新服务中介资源,服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先后举办了6期“博士讲坛”,举办了10多场涉及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市场营销、上市融资等系列讲座。联合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中国银行深圳桃源居支行等在桃花源科技创新园举办了“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企业挂牌路演”活动,前海首批挂牌企业中有宝安企业318家,为全市之首,其中仅桃花源即有13家。

创新融资服务,推出“园区贷”,助力企业成长。为帮助中小科技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宝安区科技部门创新工作思路,联合招商银行在桃花源科技创新园推出了免抵押、免担保,循环授信、使用方便的“园区贷”系列产品,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目前,已有两家园区企业获准放款,其中,科融络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个人信用贷款35万元,美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获得小微贷122万元。

创新科普形式,全面提升市民科学素养

宝安区社区科普工作闻名全国,现已创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3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5个,区级科普示范社区23个。同时,还创建区级科普示范街道1个、科普示范家庭123户。

今年,新安街道灵芝园社区被列入2013年国家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沙井街道壆岗社区和松岗街道沙浦社区被命名为“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4月份,宝安区科协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协授予“广东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6月份,宝民社区代表广东省在“全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邀请区内高新科技企业深入社区现场展示各类科技新产品,为市民提供高新科技成果惠民展销服务;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全区累计开展系列主题科普活动105项,共发放科普图书6万多册,科普挂图3000多套(张)。

深入基层开展流动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是宝安区科技创新部门的又一举措。如在全区各学校巡回表演“疯狂的空气”科普实验秀82场;流动科技馆在32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巡展;4D影院放映670场,接待观众11000多人次;免费播放科普电影78场,接待观众3000多人次。

此外,宝安区科技主管部门还组织专家参加了深港科技交流活动,并协助举办了“智能化时代消费电子产业创新及品牌战略发展高峰论坛”和主题为“激光加工技术——现代精密制造加工技术的支柱”的第七届亚洲国际激光技术论坛。

宝安优质高科技企业巡礼

迈普再生:纳米技术实现人体组织活性再造

在宝安桃花源科技创新园高新奇分园内,“潜藏”着一个高科技技术团队。他们通过纳米仿生技术、生物三维快速成型等核心技术,实现再生型植入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开发。通过新型人体组织再生生物制造技术平台,开发一系列软组织、硬组织修复产品、植入类载药医疗器械及具有生理活性的人体组织和器官。

该“人体组织再生生物制造技术产业化团队”来自深圳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1年8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

组织器官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每年对组织器官移植及需求超过1000万例,目前市场规模约为250亿元人民币,预计10年后将发展到1500亿的市场规模。而我国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用于组织修复的高端植入医疗器械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价格高昂。

该团队由国际一流大学的博士后、博士,国家“千人计划”创新、创业人才,生物制造、再生医学著名学者及拥有丰富产业化经验的专家组成,在生物制造和生物材料研究及产业化方面具有突出的成果。该团队同时入选2012年广东省第三批创新团队和深圳市第二批孔雀计划创新团队,获广东省及深圳市科技资金的支持。

该团队共申请国内外专利55项,基本覆盖了本项目主要创新技术,目前已获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

该公司落户宝安区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启动了软组织产品的相关开发工作,并完成了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建立了标准的研发实验室及国家GMP标准的洁净生产车间。目前团队研发的产品正在进行试生产。10月11日,该公司入选宝安区今年首批技术先驱型企业。

中科海世御:“骨水泥”为骨病治疗提供新途径

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成为老年人的一大顽疾。来自宝安区桃花源科技创新园的科技创新团队正在研制一剂良药——“海洋生物活性骨水泥”,这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骨折和骨肿瘤,将于三四年内上市,并在未来五年左右实现大规模生产。

该科技团队是世界一流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防治新技术创新团队,由深圳市中科海世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

团队以香港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席、香港大学吕维加教授为带头人,由海内外世界知名学者专家组成,包括有中科院院士及世界矫形与创伤外科协会主席,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外籍)获得者及国际华人硬组织学会主席等。

该公司依托深圳市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将海洋活性物质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打造海洋生命健康新理念,研发系列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活性材料及医疗器械等。主要产品包括深海金枪鱼油、深海锶钙配方、南极磷虾壳聚糖等保健品,创伤修复材料、海洋生物活性骨水泥及相关植入医疗器械、骨科植入生物活性材料等。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研发加工鱼油及骨钙粉;而海洋活性骨水泥由于周期稍长,现在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将于2016~2017年上市;另外,南极磷虾壳聚糖修复材料等也在积极研发中,产品也将在2016~2017年上市。

 
返回新闻首页